檩子:今天分享一个跨越了十二年的「双语阅读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青岛花友,一位 熟悉中英韩日的四语妈妈 @一念之间97 和目前读初一的儿子。
小伙子战绩辉煌,刚上初中,已经无痛积累了近 15000个 英文词汇(国内大学英语六级词汇量要求5500个),差一小步就能通关 29 级RAZ:
文学、侦探、地理、历史、战争、甚至病毒……基本你能想到的领域,中文书英文书,全在他阅读射程内,而且没人逼没人骂,完全是娃娃自己想读…已经能读《哈佛中国史》这样的大部头了。
坚持家庭阅读十二年,没有鸡娃的痛苦,只有疯涨的知识储备,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本篇隆重邀请到了 @一念之间97 ,她把带娃家庭阅读十二年,感触最深的几个方面,一次提炼出了近万字可实操的纯干货:
如果你也想为孩子培养双语阅读能力,打开新的一片天,这个故事会帮得上忙。近四年来,@一念之间97 带儿子在小花生坚持阅读打卡,收获的年度阅读报告如下图,2021年首次实现阅读打卡全勤!细想来,这个想法可能在我高中的时候就在心里埋下了种子。身处青岛这样一座算不上发达的城市,我小时候的家境并不富裕,父母每日辛劳,根本无暇顾及我的学习,更谈不上培养我读书,所以从小除了课本,我几乎没有课外书可读。小学就近入学,成绩一直保持年级前三,感觉学习好像不是什么难事。可中学考入重点中学,身边好多学霸侃侃而谈、出口成章,他们口中的很多书目、名著都是我不曾听说过的,从那时候开始,我才意识到,原来小学六年我浪费了好多时光。于是假期的时候,会通过同学借阅几本名著,算是给自己弥补弥补。而上高中后,文言文阅读理解的过多失分,又让我意识到原来我欠下的阅读是如此之多,连自己老祖宗的语言都搞不明白,实在是丢人啊!上大学后,因为有了图书馆,有时间的时候,会去图书馆借阅书目,也会去逛逛书城,看到自己喜欢的书,就席地而坐,读上一个下午。有时候遇到自己喜欢的书,却又不舍得买,就会拿个本子去抄书,哈哈,那时候的干劲,不知从何而来。但是那种开心和满足还记忆犹新。临到2000年初参加工作了,那时候做电子设计,用到的主要芯片一般都是日本和美国产的,每次做电路设计之前都得抱着芯片的datasheet啃上半天,虽然大学的时候学过电子信息专业的英语,可是一开始啃这些技术资料的时候,还是感觉力不从心啊!更别说日语的资料了,为了能读懂个大概,我又自学了日语,而供职的是韩国企业,入职之前也学习了韩语,每天在 中英日韩四种语言 中游荡,那感觉简直无法形容了。于是那时候我便萌生了一个想法:我的娃娃要是从小就多学习一种语言,长大会不会省事很多?于是娃娃出生不久,我便开始研究我之前的这个想法了!哈哈,是不是有点搞笑?我竟然对一时的小想法认真了,而且一认真就是12年!想想自己这12年来的坚持,也蛮励志,至少培养了一个爱读书的娃娃,不光读中文书,而且能比较顺利地阅读英文原版书。12年走过的路,经历太多,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到来,在此就和大家分享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一些经验与教训:当时网上资源不多,对我影响最大的应该是 “安妮鲜花” ,于是娃娃最初的启蒙之路便在“安妮鲜花”的启蒙路线的指引下,行动起来。喜欢古典音乐的我,在工作的初期,曾买过一套音响,没事儿听听音乐,享受一下生活。基于此,我买了一些DVD空白碟片,将一些经典的中英文儿歌刻写到DVD碟片上,中文一个,英文一个,中文刻写的主要是简单的国学儿歌,而英文刻写的主要就是清华大学出版的《语感启蒙》。于是从娃娃九个月大开始,我便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给娃娃播放这些儿歌。儿歌的声音会充满整个家里,所以即便一岁以后,娃娃自己会走路了,不管他走到家里的哪个角落,不管是在吃饭、玩玩具还是上厕所,他都可以清楚地听到这些儿歌。
清华大学《语感启蒙》
天知道我当时为何会如此笃信这种听力输入会对语言启蒙有奇效,甚至于在娃娃两岁两个月之前,他都不曾跟着这些儿歌唱过一次,我也不曾怀疑过,就这么傻傻的,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坚持播放这些儿歌,一遍又一遍。但是后来,大约在娃娃一岁半以后,他有时候骑着扭扭车会突然在音响面前停下来,静静地听着,什么也不做。而当两岁两个月大的某一天,他突然开口唱这些儿歌的时候,老母亲激动得泪流满面啊!后来回想起这段经历,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是很显著的:一是培养了娃娃超强的听力适应能力和听力输入习惯。他在接下来这十年中,无论是吃饭、玩耍,还是逛商场的途中,都可以听着故事不受影响。二是培养了娃娃很好的语音、语素的基础,即便是后期,亲子阅读时老母亲发音不够标的时候,也没影响娃娃原汁原味的口语。更为phonics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听力先行符合语言学习的基本顺序,能够很好地带动后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的学习。四是由于老母亲的不计输出的良好心态,培养了娃娃对语言学习的强烈兴趣。这一点我觉得尤为重要,人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兴趣才会激发他将来自发学习的动力。带功利心会让娃娃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大约娃娃 1岁两个多月 ,我带娃娃搬到了新家,从那时候开始,每天带娃出去疯玩,每天亲子阅读,虽然很辛苦,但是老母亲一直很怀念那段时光。白天经常带娃去海边沙滩上玩沙、晒太阳,出个门老母亲大包小包的收拾半天,娃娃吃的、喝的、玩的……一应俱全地拿齐了,再背上娃娃……哈哈,有点逃荒者的滑稽。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很开心,娃娃无忧无虑,整天嘻嘻哈哈地玩;老母亲也没有鸡娃的焦虑,只想和娃腻歪着就很幸福。这个阶段的亲子阅读,没什么特别的目的,就是选一些文字通俗、简单,画面丰富的绘本来给娃娃读,以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国古代传说之类的为主,中英文的都有。读英文时,老母亲担心娃娃听不懂,会先读一句英文,然后再翻译一句中文,让娃娃都明白意思。可能从小就给娃娃双语启蒙,所以最初妈妈朗读英文绘本时,娃娃也没有丝毫的反感或者抗拒,会很欣然地接受。每天娃娃都会催妈妈,“快点快点,上床给宝宝读书!”于是童话、传说、故事……通过妈妈的朗读,一字一句,一点一滴,慢慢地渗入了娃娃的心中。
早期带儿子读过的中文绘本
早期带儿子读过的英文绘本
在这里插叙解释一下,给小童读英文绘本到底要不要翻译这个问题。
一是,亲子阅读英文绘本过程中,翻译不会干扰孩子的英文思维,但是需要通过大功率的原版听力输入作为基础。
从我自身的经验来看,长期的原版听力输入,带给娃娃的英文思维和语音语素是根深蒂固的。我家娃娃在英文输出时,一开始就没有先想中文再翻成英文的过程,相应的输出的英文的就会地道一些。
二是,翻译是帮孩子实现双语转码的自然过程,不必太过纠结。
老母亲在阅读英文、翻译中文的过程中,也相应地加强了娃娃两种语言的转码能力,让他更好地在两种语言中自由转化。
另外,作为双语启蒙的孩子,尤其是双语不完全同步的孩子,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会遭遇双语转化的问题,比如我家娃娃这个问题主要出现在小学二年级这个阶段。
那段时间,他会经常跟我说,有些话他会用英语讲,但是不知道如何翻译成中文。不必担心,可以先听娃娃用英语表述,和他一起措词造句,将他想表达的思想转换成中文即可。一段时间后,这个问题就会消失掉。
当然老母亲在娃娃不同的年龄阶段,在朗读绘本的过程中,也还是动了些脑筋的,做了一些调整:小学一二年级 ,娃娃识字还不是特别多,但他感兴趣的故事都能听得津津有味。他对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如痴如醉,老母亲只能一本本地读,《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八十天环游地球》…… 凡尔纳的畅销作品,老母亲基本都读了个遍,有几本还读了好几遍!偶尔老母亲白天累得,晚上读书能把自己读睡了,娃娃也没有嫌弃妈妈,可能幸福就是这么简单吧…读完绘本之后,让孩子开口尝试输出,但不着急他表达的完整度。比如问问娃娃这是个什么故事啊,即便是孩子表述混乱,或者只有几个词,也不要紧,妈妈可以跟宝宝一起把语言慢慢加工成一句完整的话,要让孩子表达完。聆听是作为父母对孩子的最基本的尊重,也是亲子沟通的基础,如果经常打断孩子,会造成孩子表达能力的缺失,失去沟通意愿。娃娃四五岁时 ,老母亲读书会有意识地强调一些字词,为识字做准备。作为学前阅读预备,指读对识字还是有一定帮助的,而且一些重复性强化,可以增强宝宝的识字能力。 娃娃上学后 ,老母亲读完会和娃娃探讨一些小问题,引导他简单思考。这个过程中能引导孩子表达,发现他们感兴趣的新问题。如今老母亲这个人肉朗读机已歇业多年,业务能力也日渐下降,但是,亲子阅读的习惯我们却 一直保持 了下来。只要晚上一有时间,我们一家三口,便会一人抱一本书,靠在床边,坐在学习桌前,津津有味地读上一阵。读完之后七嘴八舌地争论一番,无关对错,就是各自发表各自的想法,并为自己的观点寻求论据支撑。阅读感悟也是一种有效地进行阅读消化和输出的方式,虽然最初娃娃是在要求下被动输出的,可随着输出成习惯,阅读感悟也成了娃娃进行思考、设计、再创作的乐园。这是一种阅读思维的梳理,也是一种提炼观点、批判地接受和使用观点的过程;不同的阅读感悟的形式,又提供了再设计、再创作的窗口,也是对孩子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输出的一种检验。儿子读完英文小说 The Call of the Wild 《野性的呼唤》后,写了阅读感悟👇阅读感悟 Coincidence more than bad luck(巧合多于不幸)👇儿子读完中文非虚构读物《给孩子们的历史地理》后,写的阅读感悟👇
儿子读完英文科普读物 All About Biology《生物学是什么》后,写的阅读笔记👇有不少父母质疑我,从九个月大就开始给孩子启蒙英语是在抢跑,但我不是一个信奉“赢在起跑线”的妈妈,在整个英语启蒙的过程中,我也没有揠苗助长,而是跟随孩子的节拍顺势而为。在孩子三岁半之前,除了每天给娃娃坚持听儿歌、读绘本,老母亲并没有考虑过“学业”问题,也没有给孩子学习过任何的课程。直到三岁半有一天,娃娃从幼儿园放学回家,在纸上写下小写字母“a”,问我这是什么的时候,我知道,他开始对英文字母感兴趣了。3岁半-5岁,用英文字母打牢基础:从三岁半开始,娃娃的听力素材由《语感启蒙》换成了 Phonics Kids。对娃娃而言,只是换了点新鲜的内容,并没有改变他习惯的形式。同时, Phonics Kids 有配套的绘本和卡片,使得听力和阅读能够无缝衔接,省了很多老母亲的口水。
这种phonics的启蒙形式花费时间很长。从三岁半到五岁多点,接近两年的时间,娃娃就一直在循环听读 Phonics Kids,第一个level,就学习26个字母的发音,娃娃就听了差不多八个月,是不是很慢?老母亲是不是很有耐心?(请原谅我的自我表扬!)
但是初期的慢打下的基础真的是很牢固。语音、语素,是整个英语学习的基底,一开始听得多,后期对应去阅读绘本就简单很多,后期不管是音标的学习、还是口语的发音练习都省心很多。4岁多,自然拼读,喜马拉雅帮了大忙:四岁多随着自然拼读的学习,仅仅依靠 Phonics Kids 的配套绘本不够,老母亲又加了一套《我的第一套自然拼读书》,让娃自己读来做学习巩固。起初娃娃不愿意自己读,老母亲给娃娃在喜马拉雅上开了个账户,让他自己当小主播,把这些绘本朗读、录制出来,上传到喜马拉雅上,会争取到粉丝。娃娃享受涨粉的过程,于是每天都会努力的读两本小书,读熟后录制上传,期待粉丝给他点赞。哈哈,就这样从《我的第一套自然拼读书》开始,到后期的培生分级、哈考特分级、usborne分级……一天天的,娃娃的分级阅读逐渐走上正轨,英文自主阅读逐渐形成。学习完Phonics Kids后,老母亲趁热打铁,又用同样的方法,搞定了220个高频词,使用了台湾东西出版社的读物 Sight Word Kids,和 Phonics Kids。5岁多起,“写”很自然的提上日程:五岁多,由于认识单词的增加,仅仅停留在听、说、读不行了,写很自然的提上了日程。结合 Sight Word Kids的书上的练习,老母亲又配了一套Evan Moor 的练习册,开始让他尝试书写输出。对于工科毕业的老母亲而言,我以前一直认为学习数学对娃来说应该不是难事,所以老母亲没进行任何的学前辅导。然鹅,有一天幼儿园放学后,老母亲却被幼儿园数学老师给叫住了。老母亲被告知,娃娃居然学个十以内的加法都学不会。这一惊非同小可,于是乎赶紧回家,上指头、上教具、上口诀、上儿歌……几乎所有我能想到的办法都用上了,但是……娃娃依然没有学会10以内的加法。我几近绝望的时候,看到了 Math Start 这套绘本,想着娃娃喜欢读英文绘本,就买回来试试吧,哎,死马当活马医吧!记得拿到这套书时,是一个夏天的晚上,一家三口散步回到家,我把快递给儿子,跟他说是英文绘本,他便自己开心地去拆快递箱子了。后来我和队友去书房说点事,娃娃就自己拿了两本math start的书到卧室读起来了。
正当我和队友说话的当空,娃娃突然兴冲冲地跑过来对我说:“妈妈,我学会30以内的加减法了,不信你随便出两道题考考我!”本已不抱希望的老母亲,不好意思当面打击娃娃的积极性,出了几道题来考娃,结果娃娃就好像突然开窍了一般,所有的题都答对了,没有手指辅助,没有教具辅助,也没有想口诀,正确答案脱口而出。那一瞬间把老母亲激动的,想着这是什么精灵来施展魔力了,救我于水深火热之中了,一问娃才知道,他就是看了两本math start,然后任督二脉就突然打通了。自打那儿以后,我开始关注一些思维扩展的书目。娃娃在数理化问题上陷入僵局,就赶快找一些此方面的书籍(大多是英文原版书目)给娃娃看,希望通过阅读来解开娃娃一时锁结的大脑。而这个方法真的屡试不爽,简直就是救命稻草。从儿子一开始进入分级阅读领域,我就觉得分级阅读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引导阅读的体系,无痛而又有趣。起初我最大的苦恼是到底选哪一个阅读体系比较好,孩子会喜欢,当时简直是一头雾水,无从下手。牛津、培生、哈考特、海曼尼、usborne、I can read、Step into reading、RAZ、DK、NG……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重量级。实在无法选择的情况下,老母亲一狠心,把各种分级买了个七七八八,就让娃娃自己读,自己感受.最后 I can read、usborne 和 RAZ 成为故事类比较受娃娃喜欢的品类,而DK和NG则是nonfiction领域绕不过去的两大巨头。小的时候,娃娃把 I can read 的分级读全了,里面的故事很吸引他。Usborne 的几大图书馆以精美著称,尤其高阶的名著改编很吸引老母亲。但读usborne出版的莎士比亚作品改编套装时,我们娘儿俩的感觉就不那么好了,总感觉压缩了很多内容,平淡无味,仅仅就是平铺直叙个故事梗概。老母亲后期觉得,在娃娃语言跟得上的情况下,还是尽量读原著吧,至少能体验里面的感情冲突。
但这不会改变我们娘儿俩对 usborne 的喜爱,娃娃前段时间最喜欢的战争题材的书目,usborne的两本有关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书也是他的心头肉。但是要讲分级阅读的 取材广泛、 语言连续 和 检验便利 的话,我们还是最喜欢RAZ。娃娃读RAZ不是持续的,但是每当分级阅读无法接续,最好的接续读物总是RAZ。老母亲曾经担心,RAZ里的太多视频会影响娃娃的视力,放弃过RAZ。后来在读中章前后,娃娃在阅读level上有好长一段时间的盘旋不进。老母亲担心这个阶段的基础打得不牢固,却又苦于中长篇小说无法一字一句的陪读,不方便检测娃娃的阅读效果,就又买了RAZ账户。那个阶段是从R级开始,基本读到了T。去年娃娃的兰斯值在突破1300L以后,为了打好nonfiction的基础,老母亲又买入了RAZ,本想让娃从U级接续,可他做了两篇,说偏简单了,就直接从Z级开始做起来,目前Z2级别的阅读已差不多过半,希望再接再厉,能够一举通关!经常看到粑粑麻麻们问到底什么时候精读、什么时候泛读。这个问题没法有标准答案,我只能提供一点我的经验。关于精读:在娃娃小的时候,自己还不能胜任自主阅读,老母亲是以带娃精读为主的。一方面阅读时要巩固自然拼读和高频词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也会加入语法的讲解。其中,语法的讲解大约是在娃娃6岁,学习 Wonders 时开始的。我会讲解一些常用重要单词的词性和用法,以及常用句式。关于泛读:后来娃娃上学,时间太过紧张,阅读的书目的篇幅越来越长,老母亲实在没法跟着精读了,就把娃的阅读时间主要交给了泛读,而将基础语法和阅读策略、写作的学习交给了专项教材。真的不要小瞧泛读!在娃娃整个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泛读真的是既无痛,又能长本事的。增长的最为直观的是词汇量。经常有粑粑麻麻们问我如何背单词,说实话我总是有点无奈,因为我想说单词其实不用背的,泛读就可以积累了。但是如果没有泛读量,不背单词,又应付不了考试。所以回答这类问题,我生怕说错一句给别人造成很多麻烦。但是我真心想说,泛读真的是积累单词的最有效方式。上周小朋友用欧路词典测试的词汇量,测试结果显示为14968个,这近15000个词都不是背出来的,完全是泛读读出来的.
大量泛读原版,还能帮助熟悉语境,这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老母亲是从2018年娃娃备考PET的过程中发现的。
2018年的暑假,从来对考试、竞赛不感冒的娃娃,心血来潮想考个剑桥通用五级的证书,搞得老母亲措手不及。没有任何经验,娃娃又想摸高直接跨考PET,老母亲手忙脚乱地整了两本真题和一本PET词汇书回来,打算给娃备考。当时正值暑假,想着让娃娃背诵一下词汇书里面的单词,好来应付考试。打开第一课,一共五六十个单词,他大约有一半不认识,老母亲让他记住这些。结果,第一天问他记住没有,说没有,第二天也没有,到第三天依然没记住的时候,老母亲怒了,劈头盖脸地凶了娃娃一顿。没成想娃娃也怒了,他说:“你们真奇怪,就这样前面一个英语单词,后面一个汉语意思,你们就能记住单词了?”我理直气壮地回应:“对啊,我们上学的时候就是这么记单词的!”娃娃哭诉说:“可我不行,我需要把这个单词放在句子中我才能理解记忆,没有语境,我不会用!”从那一天起,老母亲深刻体会到了语境对于孩子记忆单词的重要性,也是从那一天起,老母亲再也没让娃背过单词。而大量的泛听、泛读不仅对于积累单词效果显著,对于积累常用句式、写作结构和写作素材也是很有帮助的,真的是量变引起质变,而这种质变是无痛的,是自然的。到这儿,基本的阅读方法以及材料选用,我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还有些细碎但实用的TIPS,也分享给你们,希望可以有帮助:读书嘛,除去信息获取类的读书外,剩下的不就是读个自己喜欢嘛?干嘛非要别人读什么,咱就读什么?既然能自由做自己,又何必委屈自己做别人。所以在娃读书方面,老母亲就是惯着他读,他喜欢读啥就读啥。他一、二年级有段时间很喜欢侦探类,没办法老母亲就把柯南和福尔摩斯拿给了娃娃,虽然阅读水平还不够,但生啃他也很高兴。比如说大名鼎鼎的《哈利波特》。最初老母亲安利娃娃很抗拒,连电影都不看,说是他不喜欢巫师,很可怕。可18年考完PET之后,娃娃居然说试试吧,于是先从音频开始听起来,进而原版书读起来。这一听一读就差不多是一年,娃娃那会儿天天Harry Potter,各种咒语,各种动作,有三章娃基本都能背下来了,因为太喜欢了!上学期上学间隙,有空他又拿出教室里的哈利波特读读,又重温了一遍。所以读书也讲缘分,缘分不到,着急也没用。开卷有益,不必太强调标准的书单。兴趣真的是最好的动力,在娃最放松的状态下,选择他最喜欢的书目,开心地读吧!现代教育真不是坐教室听老师讲课就能解决全部的,孩子需要的不是爆炸的分裂的知识块,需要统筹和利用知识的能力,宏观格局与任务分解相结合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需要实践,更需要走出去。所以每年暑假带孩子出行,我觉得不是一个单纯的旅游,更多地是与自己认知的一种融合与碰撞。
以去年暑假西安一行为例。出发之前,我和孩子就古都西安的历史做了大量阅读:
带着一些知识储备,也带着一些疑问,我们去到了古都西安。没有跟团,娃娃拿着他的西安地图,每天规划和调整着我们想要去的地方,用脚、用眼、用心去与古老的中国文化对话。
书包里最重的行囊便是书和kindle,走到哪儿,背到哪儿。遇到之前书里读到过的文物就拿出书来对照、品味一下。遇到自己不熟悉的内容,就记下来,以后有时间去找资料补读一下旅行完并不代表就结束了,回来及时地总结,补充一些欠缺的资料,这是娃娃的西安旅行总结👇老母亲觉得任何一本史书里面,不掺杂作者丝毫的历史认知和感情是不可能的,读史本身就是一种鉴读主观思想的过程。所以读史不妨多读、杂读,广收众多大家的思想,而不必拘泥于一家之思。
针对同一段历史,不管是中国学者写的,还是外国学者写的,不妨都拿来读读,你可以吸收,可以质疑,也需要考证。比如寒假里娃娃开始读哈佛中国史,在阅读的过程中,娃娃一边与所学的内容相比较,一边做批注,时不时地会质疑一下,外国的学者为什么会这么认为中国历史呢?
他发现了好多问题:
比如书中把东汉末年领导黄巾军起义的领袖的名字张角(jiao)写成了Zhang Jue,娃娃一上来就说这错了。
我提醒他,角这个字是多音字。娃娃想想也是,于是去查询了《说文解字》等一堆资料,说是最初角这个字的原始音就是jiao,表示鹿、牛等动物头顶上的角,后来才演化出了jue的读音,用来表示角色、角斗等等,所以娃娃还是觉得书上的读音错了。
但是我又提醒他,“你有证据证明东汉末年的时候角这个字没有jue的读音吗?”娃娃查询后说不能,而且好像根据史料记载,在春秋时期这个字就已经出现了jue的读音。
为了这个问题,虽然娃娃折腾了大半天仍没有结论,但是我却很高兴,因为他这种质疑、批判、研究、考证的读史态度是老母亲所喜欢的。
另外读史真的需要思考,需要讨论。这是娃娃在读中国史的过程中,提出来的部分问题:“为什么儒家思想那么好,各大诸侯国君却不愿意使用孔子和孟子的治国理念?”
“为什么王莽篡汉后,大刀阔斧地使用儒家的礼制思想进行改革,却遭到了惨烈的失败?”
“国外有很多发达国家都设有孔子书院,推崇儒家理念,他们的政客却根本没有什么德治的概念,完全就像是跳梁小丑一般,整天一副言而无信、偷鸡摸狗的小人嘴脸?”
去年娃娃上初中了,人文的学习,将时政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为了能更好地适应人文学习,应对人文的考试,我们将读书的计划做了一部分的调整,当出现一些热点时政时,会有选择性的跟随时政做一些速读,以了解这些时政的来龙去脉,不做跟风者,也不做妄议者。比如塔利班重新控制阿富汗,组建新政府时,可以读《The looming tower》,了解塔利班的发展组成和宗教背景。最近俄乌战争,又可以读《欧洲之门:乌克兰2000年史》,让娃娃了解乌克兰身处是非之地的悲哀与无奈!选书这个问题上,老母亲还是很随性的,试好了就用,不好就吃灰了!但是有4点一直是老母亲坚持的。一方面是老母亲想偷懒,一方面是译版挑选确实不易,你看现在市面上同一本名著有多少个译版啊,有少量译者甚至不能坚持准确传达的原则。我不想让一个错误的印象首先进入娃的脑袋中,更希望娃娃能在第一次阅读时可以和原作者直接对话。当然如果一时找不到原版的,还是要努力寻找高水平的译版书,选择专业的出版社。可以根据不同的种类和题材,选择相对有优势的出版社的书目来进行阅读。每年的 纽伯瑞、凯迪克、卡内基 等获奖书目,包括sat的书单,各位大咖的书单都会有关注,但不会照单全收,尽量以孩子的兴趣为主。我平常关注的书目相对来说比较杂,自己觉得好的,就先收藏起来,特别喜欢的就会先买回来。然后在不同的时间段,我会把我想推荐给他读的,或者近期对他有用的书,给他摆在书架最显眼的地方,说不定什么时候他就有兴趣拿起来看了呢!然后每隔一段时间调整一下书目,也许有一些前段时间他没能感兴趣的,但至少混了个眼熟,在他需要的时候就会想起来用,那时候再换出来就ok了!其实回味这十几年和娃娃一起阅读的经历同时,我也在不断地反思,总结经验。有几点我做的有所欠缺,分享出来,希望能给新手麻麻们一些启示:一是英文原版的阅读过程中,不能过于强调拔高阅读水平每个阶段没有一定数量的书目泛读做支撑,语言的表面攀升很可能是假象,词汇量和对文学的理解能力并不能直接划等号,需要脚踏实地才好。
很多经典书目或者纽伯瑞的获奖书目,兰斯值其实并不高。不是说你的兰斯值够了1000L后,1000L以下的书目就可以不屑一顾的。读书真的不能功利,读书也不仅仅是为了证明兰斯值的提高,读书更多地还是为了吸收文学养分,积累素养。有一段时间,娃娃会大量地只选取英文原版书目阅读,我没有过多地干涉调节,到后期就会感觉中文阅读的顺畅程度反而低一些。所以虽然看书靠兴趣,养习惯,但是在双语的阅读引导上,还是要讲求点平衡才好。虽然传说、故事、科幻类书目很精彩,更容易吸引娃娃的注意力,但是相应的nonfiction的书目启发性、实用性更强,对娃娃将来的学业更有帮助。所以从小引导娃娃读一些科普类的nonfiction书目还是很有裨益的。而读史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启发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从小多读史书对于扩展知识、扩展思维会比较有帮助。(在小花生官网 xiaohuasheng.cn 写日志,